关于“英语日期表达式------ 年份”授课片段的教学反思
外语系 孙 艳
2017年秋季学期即将于紧张的判卷登分工作中结束,虽然拿在手中的教学日历换了一张又一张,但我相信本学期历时近五个月的备赛过程是我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每位督导老师在课后给予的中肯建议,都使我在教学征途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借此机会,我要真诚地向各位督导老师说一声:“谢谢您!”
与几位优秀教师的同台教学展示刚刚结束,走出基教的路上对本次授课片段的反思就已经在脑海中酝酿了。甚至在授课现场,教师本能的临场反思都把原有的教学环节做了几次相应的调整。下面我就按照《通知》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方面总结此次授课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理念: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编剧”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授课主要依托于教材,以单元主题为线索,将英语中的听、说、读、写、译这五类基本语言技巧串联起来。而本教学环节的内容并不是典型的以课文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着重于课文的内容理解,忽略了语言技巧的习得。在这个单元学生们学的是“世界贸易知识”,下个单元学生们可能就要变成“大乘佛教研究者”。他们只沉迷于查生词,弄懂课文,而对一些基本的语言常识和技巧却一知半解,这样大大背离了教材设计者的初衷。每一本教材都是写好的剧本,而每一位老师也应该成为优秀的“编剧”。
英语年份恐怕是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出现最频繁的一个语言点,很多学生只能看却不会读。而课本上也找不到系统讲述年份发音的知识,这时候我就不得不充当起“编剧”的角色。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水平,做有益的补充,让教材这个“剧本”变得更加丰富、更符合教学实际。本节的讲述利用了学生们熟知的大事件年份,系统梳理了英语年份表达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对于各类年份的读法了熟于心,为学生以后该知识点的学习扫除了障碍。
但反观这个知识点的设计,还是略显单薄。如果想系统的介绍英语的时间表达,那么常常和年份一同出现的日期也应该纳入授课范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将相关的语言表达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大程度上解决日后学习中可能遇到的语言难题。此外作为“编剧”,教师还应该统筹教材,对系列教材中的语言知识点呈现顺序进行总结。适时抛出自己改编的补充知识部分,才能让学生精准的清晰的理解课文,做到学以致用。所以,今后我要加大对所用教材的梳理整理力度,精炼语言知识点,能够做到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选择年份时我根据教学实际挑选了八国联军侵华、新中国建国、北京奥运举办等几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通过语言知识点的讲授把中国近现代发展史呈现给90后学生,潜移默化的在英语课堂实现了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教育。但由于比赛时间的限制,在现场讲述中这一部分的教学理念虽有所表现,但实施的还不够充分。如果回归日常课堂教学,我一定再精心挑选教学素材,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更好结合。
二、教学方法: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说到教学方法,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日常的学习和进修中都会接触到不少。以英语教学界为例,沉浸式教学,交际型教学,任务型教学以及目前大热的PBL(问题式学习)都在某个阶段席卷了国内大学英语课堂。但结合以往的教学实际,我越来越感触到:“教学中,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随教学内容而变化,同时也要受到教学效果的检验。
鉴于本教学环节的内容相对简单,大部分学生在以前的英语学习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同类问题,教学的目的旨在对学生过往英语年份知识进行检验、梳理和纠正,所以本节课堂我采用了最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课堂的师生互动,在一问一答中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掌控了教学节奏,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问答式教学方法对授课地点、授课对象、教学设备依赖度不高,是日常大学英语课堂中最容易实施和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虽然它简单易行,但如果把教学过程放大到整个学期来考量,单一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肯定是弊大于利的。如果想再丰富本环节教学,我认为今后可以选取一些英语年份出现较多的著名人物演讲播放给学生,给予听觉和视觉的刺激,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母语者在表达年份时的方式。甚至在学习完本节知识点后,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选取一个重要事件的年份,下堂课由学生用英语来描述事件,其他同学用英语猜年份。这样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在学生的长期学习中持续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过程:追求细节的“表演者”是我的梦想
对我来说,每一次登上讲台都是一次表演。从剧本的精心准备,台词的反复修改,再到片场的即兴发挥,每一位老师都或多或少从事着和演员类似的工作。 进入比赛教室前,我还是有点儿小紧张的,毕竟台下坐着几十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关键时刻,是过去十年里课堂上每一分钟的教学积累支撑了我。比赛中,整个教学过程基本做到了前后有交代、上下有承接、师生有互动。总体来说,课堂气氛还比较活跃,几位坐在前排的老师积极回答问题,准备的某些知识点也引得很多老师拿起手机存照。接近尾声时我发现,坐在后排的有些老师注意力就不能被很好的吸引了;所以“临时起意”改了“台词”,加了“情节”,请后面的青年教师来回答问题,以控制课堂局面。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板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对于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设备接受程度是非常高的;但这也造成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授课手段的忽略。好的板书设计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更加自由的在黑板上向学生解释知识点结构。而在本次教学中,我的板书设计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在深入到课堂后面时,我发现黑板上字迹用笔的力道还不够,坐在后排的老师可能看的不是那么的清晰。虽然这是教学中的一个小小细节,但如果可以对它有所改进,那么我的每一次教学“表演”就会更加趋向完美,才会得到学生“观众”的肯定和好评。
常常听学生说,“真羡慕当老师的,不用学习,不用考试...”。其实,他们哪知,一旦踏上三尺讲台,学习的路就不会有终点。青年教师的成长,更加离不开持续的学习和不断的反思。过去五个月里,每一夜挑灯苦读,每一秒思索瞬间,每一刹茅塞顿开都让我在灵魂深处感受到了此次大赛给予我们的“成长”的力量。
再次感谢各位督导老师,您们的无私奉献让我们青年教师深深的体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018年1月